一张报、一座城,我们相伴同行 ——聊城日报社“党报进病房”活动掠影
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22-02-28 12:47   355 次浏览   大小:  16px  14px  12px

“妈,今天的报纸刊登了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的消息。你看,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做好医疗养老工作……”2月25日一早,在聊城市肿瘤医院普外科病房里,郑凯涛正手持当天的《聊城日报》,给躺在病床上、刚醒来的母亲认真地读着新闻,轻松、愉悦的气氛充盈着整个病房。

当天,聊城日报社“党报进病房”活动在聊城市肿瘤医院正式启动,聊城日报社把《聊城日报》《聊城晚报》送进了肿瘤医院的病房里,让每一位患者听到了“党的声音”。

“党报党刊是传播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的重要载体,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,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阵地。《聊城日报》《聊城晚报》见证了聊城的斗转星移和沧桑巨变,他的成长和进步,凝聚着所有聊报人的汗水和心血,也集结着万千读者的期盼和信任。我们要让党的声音‘飞入寻常百姓家’,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凝心聚力!”聊城日报社负责同志一边向患者发放报纸一边笑着说。


一体两翼、融合发行,党报进基层


“‘党报进病房’这个活动好。现在社会变化快,各种新闻层出不穷,虽然病房里有电视,但电视画面稍纵即逝,我们不能详细了解新闻。病房里有了报纸,患者和家属可随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,更清楚、更详细地了解市里的工作,而且改版后的《聊城日报》更好看了。”郑凯涛笑着说。

“看了30多年的《聊城日报》,我对这份报纸非常有感情。通过《聊城日报》,我看到了聊城各方面的成就、变化,也看到了《聊城日报》的变化和发展。”“《聊城日报》是聊城市主流媒体,距离我们最近,他陪同我们一路走来。”“党报不仅代表了党媒的公信力,更是重大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、解释平台、沟通平台,其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的‘定海神针’作用无以替代。”患者们拿着报纸表示。

2021年,《聊城日报》和《聊城晚报》进行了全新改版,打造了全新的版式外观和视觉形象。《聊城日报》突出政治性、理论性,以要闻、时事和重大报道、典型宣传为主,恢复党建、经济、法治、文体、副刊、理论、摄影等专版,版面信息量大了,新闻可读性强了;《聊城晚报》突出人民性、知识性,聚焦民生、文化、教育、健康、养老,更加符合社区居民的阅读习惯和生活需求。

在2022年度党报发行工作中,聊城日报社探索日报晚报融合发行模式,订阅《聊城日报》全年560元,赠送一份《聊城晚报》,单独订阅《聊城晚报》全年160元。一体两翼、融合发行模式既拓展了报纸发行量、覆盖面,又为读者和订户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,受到大家的广泛欢迎和好评。新年伊始,《聊城日报》《聊城晚报》发行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,发行份数达到73000份,全市每90人中就有一人订阅《聊城日报》和《聊城晚报》。同时,聊城日报社创新报网端微屏一体化、全媒推送的新闻传播新格局,《聊城日报》、《聊城晚报》、聊城新闻网与掌中聊城客户端、聊城日报视频号等实现优势互补、宣传互动、借力传播、相互赋能,极大增强了聊城日报社的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。根据广大读者和社区居民朋友的读报需求,聊城日报社改进发行工作,提高服务质量,变集中订阅为日常订阅,实行破月破季订阅,做到时时订、月月订、天天订。不管你在哪里,一个电话,聊城日报社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服务、上门订阅,同时定期对热心读者进行上门回访,听取他们对投递发行及办报质量的意见,对好的建议及时吸纳。


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,彰显责任担当


“我年纪大了,一直喜欢读报纸。20多年来,我一直订阅《聊城日报》《聊城晚报》。党报是伴随我成长的精神家园。报纸上的报道紧扣民生热点,都是我爱看的。本以为来住院就看不到报纸了,没想到聊城日报社把报纸送进了病房,为我送来了精神食粮,这真是太棒了。”74岁的市民刘志峰刚做完疝气手术,能在病房里看到党报,他十分高兴。多年来,每天读书看报已经成为他的日常习惯,《聊城日报》《聊城晚报》就像知心朋友,陪他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。

“病人不仅需要医术与药物的治疗,更需要人性化的关爱。《聊城日报》进病房,给更多的病人以精神上的享受。我们把《聊城日报》和《聊城晚报》挂在门后醒目的位置,患者和家属可以随时翻看。”在市肿瘤医院普外科病房,医院病房第一党支部副书记、护士长郭桂秀给患者展示门后的便装式阅报袋,“阅报袋上还印制了党报热线电话和二维码,大家有任何意见、建议,可以联系党报记者,他们会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,并给予解答。”

群众有呼声,党媒有回应。自去年开始,聊城日报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、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和“三遍访”活动,建立“2921234党报帮你办”民生服务热线,“收集民意、倾听民声、了解民情、解决民忧”,并以此为基础,聚力打造“公众参与、媒体监督、干群互动、呼应民生”的政务民生服务平台,打通联系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党媒成为社情民意的“传声筒”,让党媒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。

看党报、晓市情、献良策、助振兴。“党媒进基层”活动是聊城日报社新春伊始推出的联系沟通、服务读者的一项新举措。随着“党报进学校进课堂”“党报进社区进大厅”“党报进医院进病房”等活动的全面展开,聊城日报社将打造一个网上网下结合、线上线下互动的全方位、立体式、全天候、不间断的党媒为民服务平台,听取基层声音,征询群众意见,让基层沟通渠道更通畅、更稳定、更常规、更宽广。


见证发展、记录历史,我们相伴同行


“我从事个体经营,平时对时事政治比较关注,对经济类新闻很感兴趣。我爱人是一名老师,也喜欢读报。她在看报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明白的词,就会随时查阅工具书。”躺在病床上的市民赵庆宏一边浏览报纸中的两会报道,一边指着床头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对记者说,“读党报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的方针、政策,这一点不论对公务员、个体户,还是广大职工都非常重要!党报能够进医院病房,更贴近百姓,让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听到‘党的声音’,看到‘党的工作’。欢迎我们的党报进基层。”

“看党报,听党话,跟党走。党报传递的不仅是信息,更是方向。自媒体时代,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,人们对党报反而越来越信任。真实权威还是得看《聊城日报》。”市肿瘤医院宣传科科长冯晓丽介绍,病房里很多老党员、老干部,虽然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,但是依然习惯性地选择阅读报纸来获取新闻信息,他们对《聊城日报》和《聊城晚报》一如既往地支持和认可。

作为市委机关报,《聊城日报》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,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,把沟通党和人民的联系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。去年以来,聊城日报社积极实施媒体融合、转型发展战略,构建立体多样、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,将报社旗下所有报、刊、网,新媒体的文、图、音视频、编、演、播彻底打通,真正实现移动优先、一次采集、多元发布,推出贴近民生的策划,采写鲜活、生动的新闻,推出了一大批有广度、有深度、有温度的报道,始终占据着舆论主阵地。

“我们医院高度重视党报党刊,把读党报作为学习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和创新理论的主阵地,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宣传引导工作,保障意识形态领域安全。《聊城日报》和《聊城晚报》进医院病房,充分体现了党报的仁爱之心和对病人的关爱之情,体现了党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。这一活动为我院医疗服务注入文化成分,为打造特色医疗服务体系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。”聊城市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吕翔隆说,希望通过党报进病房活动,不但让患者了解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,而且能在全院营造读党报、悟思想的热潮,让广大干部职工从党报中汲取“争创一流、走在前列”的工作动力,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。

聊城日报社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积极探索创建“党报阅读示范社区”活动和“党报阅读示范单位”评选授牌活动,帮助市民了解国家大事,知晓社会动态,增强市民对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学习的积极性,让读党报、爱党报在基层成为一种“流行时尚”,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。

聊城日报社还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,适应分众化、差异化传播的特点,恪守扎根基层、服务基层的理念,找准党和政府关注、人民群众关心的结合点,找准宣传主题与新闻元素的契合点,更好地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呼声有机结合起来,整合优势资源,持续推进“党报进社区”系列活动,让党的声音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
城市稳步发展,党报记录见证,二者相伴相随。聊城日报社在见证聊城发展历史的同时,为聊城的发展注入了最动人的旋律,同时成就着自己的光阴故事。

一张报,一座城,我们相伴同行!